eCard delivery in progress. Please do not leave or refresh the page

loading...
緬甸地震及其他危機
緬甸地震及其他危機
緬甸3月28日下午發生規模7.7級強震,震央位於中部地區、靠近第二大城市曼德勒(Mandalay)。
無國界醫生緊急救援
你的每一分捐款都能幫助我們在緊急時刻迅速有效地應對危機。
緬甸地震緬甸地震
緬甸地震
無國界醫生 Médecins Sans Frontières
前線新聞

無國界醫生就G7峰會商討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應對的聲明

2021年6月10日7 Read Time
MSB73061

無國界醫生(國際)主席賀歷圖醫生(Dr Christos Christou)發表聲明:

 

在治療方法、疫苗、檢測與其他防護裝備嚴重匱乏,且新型冠狀病毒持續肆虐的地區,2019冠狀病毒病每天依然奪走成千上萬人的性命,病毒也比以前容易變異,以致很多無國界醫生在工作的國家,醫療系統幾近崩潰。我們清楚看見,七大工業國集團(G7)政府及其他國家政府的行為,導致全球在獲得2019冠狀病毒病醫療工具時,出現嚴重不公的情況,儘管其中幾位G7領袖早前曾表示,應將各種2019冠狀病毒病的醫療工具視為「全球公共產品」。

 

 

幾個G7國家因在其國內採取群體免疫策略,之後才與他國分享疫苗,因此重返疫情前的常態指日可待;多數中低收入國家,面對病毒卻仍是兩手空空,疫情也釀成一波又一波的死亡潮。G7國家訂購的疫苗數量遠超所需,應該立即把手上的疫苗劑量盡量分給中低收入國家。否則每一天過去,都等於錯失一次保護全球數百萬人免受這致命疾病威脅的機會。

 

 

疫苗生產商將接種疫苗後出現嚴重副作用的法律責任,移轉到事發的國家。這種轉移風險的做法令人無法接受,也將政府或人道組織推入險境。這責任不應推卸給願意展開接種運動的組織,也不應阻礙需要疫苗的人。

 

 

全球各地都已開始2019冠狀病毒病接種運動。儘管當中多數在已發展國家發生,有大量數據可用作重新檢視法律責任與賠償的問題。疫苗接種關乎拯救生命、維護健康,並非簡單的商業交易。疫苗生產商是時候重新擔起對其產品的責任,而包括七大工業國在內的各國政府則應該行使權力去實現此事。

 

 

疫情大流行期間,我們不斷目睹少數跨國藥廠透過知識產權和專有技術,掌控了救命醫療工具的全球生產與供應,令各國在確保能獲得這些工具方面面臨重重障礙。然而,G7領袖至今仍未表示有意願扭轉現況,並發揮影響力讓藥廠分享那些主要利用公共經費研發出來的技術。

 

 

G7政府必須立即與其他政府合作,推行任何可行的現有政策,去促進並要求他們國內的公司,以透明、無條件、可實行的方式,就其2019冠狀病毒病醫療工具作全面移轉技術,分享給全球各地的生產商,特別是在中低收入國家,從而確保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獲得這些醫療工具。現在我們需要的不是慈善,而是改變。

 

 

中低收入國家都需要有自我能力去生產和供應藥物、疫苗以及診斷工具,以對抗疫情大流行,但過半G7領袖始終對這訴求視而不見,實在令人遺憾。這些領袖甚至在多邊論壇上,一直阻撓關鍵決定,因此無法在疫情中解除企業壟斷,從而促進全球生產和多元供應;在世界貿易組織提呈的2019冠狀病毒病醫療工具知識產權的暫時豁免議案,就是其中一例。G7領袖一定要團結一致,支持必要的措施,以確保各國在疫情之下都有足夠醫療工具,盡量拯救更多生命。

 

 


 

 

全球有370萬人因2019冠狀病毒病喪生,而各國在獲得2019冠狀病毒醫療工具的不平等現象卻日趨嚴重,令人憂慮。G7領袖就此會面商議疫情應對措施。然而,這些領袖並未付諸行動,以確保供應稀少的醫療工具能按世界衛生組織例出的公共衛生準則公平分配,反而在中低收入國家最脆弱的人群接種之前,嘗試讓其國內人口先達致群體免疫。

 

 

過去幾個月,巴西、秘魯和印度等國家的疫情一波波接踵而來,包括來自無國界醫生的一眾醫護人員,都在提供醫療護理時面對重重挑戰。新起的疫情使這些國家的醫療系統瀕臨崩潰,製氧機、呼吸器和藥物一直短缺,要為醫院內的重症病人提供支援性治療十分困難。傳染力更強的新型變種病毒持續出現,波及眾多國家,因此G7政府應採取緊急措施,確保所有人都能獲得和負擔得起針對疫情的醫療工具。

 

 

根據近期一項研究,全球已接種17億7千萬劑疫苗,當中的28%都集中在七大工業國,而只有0.3%在低收入國家進行。事實上,G7國家的總人口,與一眾低收入國家的總人口相當。這意味著在低收入國家中每一人獲接種,G7國家就有100人獲接種。G7國家務必立刻行動,透過兩種方式將疫苗分配予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全球獲取機制(COVAX Facility)¬¬:首先,G7國家不應動用COVAX的疫苗;其次,已為超過兩成人口接種的G7國家,應該立即將手上多出的疫苗釋出給COVAX。

 

 

就2019冠狀病毒病的疫苗研發、生產、預購,以及治療方法的公共撥款,金額之大前所未見。根據一項分析,各國政府已為此支出逾1,130億美元,之後還會投入更多預算。然而使用撥款的透明度或問責機制都十分不足。在何處生產、誰能到手、價格多高,大多由藥廠掌控。各家公司彼此簽訂的雙邊授權和技術移轉的限制性秘密協議,目前都欠缺妥適的公共監督與規範。

 

 

為讓更多人公平獲得2019冠狀病毒病醫療產品而設立的全球機制,例如包含COVAX Facility在內的「獲取COVID- 19工具加速計畫」(Access to COVID-19 Tools Accelerator,下稱ACT-A),一直未能在其運作、問責與管治方面,確保公開透明。包括價格、產能、配送排程,以及與藥廠的協議內容等重要資訊,一概未對大眾公開,令政策分析難以評估ACT-A(以及COVAX)對達致公平獲得醫療工具方面的真正影響力。

 

前線新聞

世衛推薦的第二種可治療2019冠狀病毒病藥物 對世界上大部分地方而言仍是難以負擔和獲得

2021年7月06日2 Read Time
MSB77555 Medium

前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