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韌的面孔》講述了四位分別來自阿富汗、孟加拉和伊朗的勇敢婦女,在逃離衝突與流離失所後,於希臘重建生活的故事。她們拒絕被「難民」的標籤所限制,選擇擁抱堅韌而滿懷希望的身分—她們是就業者,是母親,是學生,也是社區領袖。她們不讓出身決定命運,而是以行動塑造未來,成就自我。
我以自己的努力感到驕傲:為工作、家庭、我在學的孩子、還有學習希臘語。我喜歡嘗試,不喜歡待在家裏百無聊賴。在阿富汗,我一直在工作,親手織造壁毯,每月一張,非常困難。
現時我在餐廳工作,負責沙律。我切生菜、番茄、洋蔥、蔬菜,以及一切準備工作。下班後便從托兒所接兒子以利亞(Elias),做家務,然後上希臘語課。我只有星期二有空,那是我留給自己的時間。
法蒂瑪(Fatimah)
法蒂瑪是一位來自阿富汗喀布爾(Kabul)的堅韌女性,五年前,她歷盡艱辛的跨境旅程後抵達希臘。當她踏足萊斯沃斯島(Lesbos)的海岸時,身無長物、沒有手機、也對未來迷茫,她鼓起勇氣,請求一位陌生人幫忙致電給丈夫,這一通電話成為她新生活的起點。幾天後與丈夫感慨萬千的重聚,標誌着她重建生活的開端。
現時,法蒂瑪與家人住在希臘,她傾注無比決心,在工作、育兒與學習之間取得平衡。她在完成工作和家務後,晚上上希臘語課。星期二是她唯一留給自己的時間—這一微小舉動卻意義深遠,是她對自我照顧與自主生活的一種堅持。
法蒂瑪早年在阿富汗精於手工織造圖案複雜的壁毯。現在,她繼續用雙手創造未來——以努力、學習與歸屬感為基礎交織出生活。進步與自立的信念是她的動力來源。
法蒂瑪的故事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領導榜樣——一位每天為自己、為家人與未來前進的女性,拒絕被動,選擇行動。
作為一名身處希臘的難民,我面對過許多挑戰,也曾覺得自己永遠無法克服。有時候,連獲得基本服務、感受家的歸屬感、或是擁有可見的未來都仿佛遙不可及,讓我感到無能為力。但熬過這些困難,我變得更堅韌與堅定。
我特別關注改善跨性別人士能獲得的醫療護理,因為我親身體會過這何其重要。獲得適切的護理並非特權,而是基本需求。我希望能為我社群中尚未能發聲的發聲。一路走來的掙扎,點燃了我內心深處的使命:為尊嚴、公平與同理心而奮鬥,並從我所屬的社群開始。
我的人生是一段邁向更好未來的旅程,不僅為了自己,也為那些因為身分或出身而命途更困難的人。我致力改善自己的生活,也盡力確保為下一代得到更多機會、理解和盼望。
奧菲莉婭(Ovileya)
奧菲莉婭生於孟加拉一個飽受衝突困擾的地區,從小缺乏安穩的家庭與應有的童年自由。她的童年充滿流離與孤立,剝奪了她享有歸屬感與安全的基本權利。她在希臘莫里亞(Moria)難民營的帳篷熬過九個月的惡劣環境後,她開始對重建生活有了清晰的願景:建立一個不以國籍為基礎,而崇尚尊嚴、自由與自主的家。
現在,她不僅實現了此願景,更積極行動保障他人享有同等權利,她拒絕接受被強加於身上的標籤與制度,因這會抹去一個獨立個體的身份與價值。她已成為女性權益、難民權益以及自我表述權的重要倡議者。她透過領導與社區參與,幫助他人重掌自己故事的主導權,提醒他們過去經歷不代表其價值,而家園是我們共同建構的成果,不是與生俱來的恩賜。
奧菲莉婭堅定地說:「我一直在拒絕那些定義。難民,不是我的身份。」在她的工作與生活中,她展現了堅韌、尊嚴,以及將生存轉化為力量,再凝聚成團結的靜默改革。
我是母親、學生、就業者,也是社區領袖。在我人生大部分時間裏,我沒有發言權,沒有決策權,也沒有做自己的空間。但現在,我終於成為真正的自己。我很自豪地說,即使無人同途扶持,我仍會孤身走我路。
卡里梅(Karimeh)
現在,卡里梅是一名大學生、慈母,也是「隱藏的女神」(Hidden Goddess)女性權益組織的創辦人,該組織以療癒、賦權與姊妹情誼為核心。教育這個曾經遙不可及的夢想,如今成為她的根基。她形容第一次走進教室的感覺猶如漫步天際。
在家中,她教導兒子真正理解尊重女性的意義,不只是口頭上,更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她說:「我教孩子煮飯、打掃、照顧自己。如果他們未來的伴侶想要讀書或工作,家務不應該只有她一人獨力承擔。」
卡里梅透過「隱藏的女神」為那些從未被允許有夢想的婦女創造安全空間。「有些人甚至不知道甚麼會讓她們快樂。她們甚至從未給自己一個坐在陽台喝杯茶的機會。」
她幫助她們邁出第一步:跳舞、上課、參加聚會。從這些微小的開始,一個社群逐漸成形。卡里梅說:「只要我們讓女性坐上談判桌,我們就能開始解決問題。我們可以守護彼此,療癒創傷。」
卡里梅的領導植根於同理心、公義與文化理解。她相信融合而非同化,透過互相尊重與共同成長在社群間築起橋樑。
她的旅程是一場深刻的蛻變——從沉默走向堅強,從孤立邁向影響。面對每一道難關,她始終堅守一個信念:我們每一個人,都值得擁有和平、尊嚴,以及一個能讓我們的發聲獲傾聽的生活。
我不喜歡待在家裏百無聊賴。我喜歡冒險、探索更多。即使我已經 54 歲,我並不覺得自己已這麼年長,反而像 15 歲。我喜歡跳舞、訓練、運動——喜歡活着的感覺。我不是那種會坐着哭泣的人。我會轉移自己的注意力,繼續往前走。
我在學會縫紉之後開始接觸烹飪。現在,我夢想開一間屬於自己的餐廳,端出那些來自我曾生活、也深深喜愛的地方的料理。我不僅會做自己國家的甜品,也擅長來自許多其他地方的。我對世界充滿好奇,持續學習。烹飪是我帶給他人快樂的方式。
我努力把那些我曾無法擁有的,盡可能給予我的孩子,這是我最引以為傲的事;現時,我的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工作,這是我最大的成就。即使我們身處不同國度,我仍不斷學習,只為能給他們更多。消防課、烹飪課、英文課……我從未停止成長的腳步。學習讓我感覺年輕,也讓我保持活力,活得充實。
我不讓壞事擊倒我。我選擇保持正面,這就是我前行的方式。
薩基娜(Sakineh)
薩基娜(Sakineh),一位來自阿富汗的婦女,過去五年居於希臘。她是多位子女之母,如今孩子們已長大成人,生活在歐洲各地。儘管經歷了流離失所、與家人分離以及種種歧視,她仍以堅韌、希望與決心,在雅典重建自己的生活。
她最初接受裁縫訓練,後來發現自己對烹飪充滿熱情,並夢想開設一間融合多元文化的餐廳。她在希臘完成了烹飪與消防課程,儘管遭遇制度上的阻礙,例如因背景或穿戴頭巾等因素而不獲工作機會,她依然積極進取、充滿抱負。
她的強韌源自對孩子們的愛,她引以為傲地扶持他們成為獨立的專業人士。薩基娜拒絕讓苦難定義自己——她跳舞、運動、學習,也勇敢地做夢。她為人權發聲,捍衛每個人都應享有的尊嚴、機會與共容,尤其是那些如她一般,歷經流離失所仍努力為自己重建有意義生活的移民婦女。
薩基娜的故事是一段關於勇氣、創造力與堅定承諾的旅程——為她自己、家人與社群建構一個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