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心理社交支援薄弱、教育機會不足、發展有限,以及缺乏醫療護理,交織成艱難而複雜的處境,並往往代代相傳。
當人們努力尋找保密的性與生殖健康支援時,心理負擔這個隱藏的問題卻在悄然加劇。由於免費且不會被蒙上污名的心理健護理嚴重不足,這方面的缺口持續擴大。
目前全國人口超過100萬,但僅得一間心理健康醫院,就是位於曼齊尼(Manzini)的國家精神科轉介醫院。該院接收來自國內全數4個地區的病人,但對大多數人而言,必須長途跋涉才能抵達,難以獲得護理。
無國界醫生在錫桑茲韋(Sitsandziwe)診所的心理學家諾姆坦達索(Nomthandazo)
在這樣的環境下,心理健康與性健康問題彼此緊密連結。社會經濟困境與社會忽視,可能引發心理健康問題與不安全性行為,危害人們的身心。心理健康問題亦會影響自尊與情緒管理,進而導致高風險性行為。
心理健康問題的嚴重程度不遜於梅毒或淋病,有時甚至更難治療。因此在無國界醫生的診所,我們不僅由醫生和護士提供淋病、肝炎等感染的診斷與治療,也有心理健康專家處理壓力、焦慮和抑鬱等問題。
無國界醫生項目醫療顧問普雷希特醫生(Dr Florian Prechter)
談到性與生殖健康護理,人們往往認為這主要為女性而設。然而,這想法遠未能反映需求全貌。男士同樣是社區中亟需性健康與心理健康支援的一群,但刻板印象常令他們在求助方面卻步。
諾姆坦達索指出:「文化觀念如『男人不哭、不應脆弱』,成為有需要人士求助和找支援時的障礙。低就業率與經濟困境也加劇自殺相關的行為,如死亡念頭與自殘。人們逐漸採取不健康的方式應對困境,最終往往走向極端。」
因此,在多重脆弱處境交織的背景下,心理健康往往被忽視。曼齊尼是全國最大的工業城市,聚集大學、工廠,以及年輕邊緣化人口,心理健康護理在此尤其重要。
儘管我們努力提高意識並鼓勵求助,目前男性病人僅佔約兩成。尋求心理輔導仍常被視為軟弱的象徵。但要真正健康,需要同時照顧心靈與身體。與心理學家傾談並不比看醫生軟弱。每個人都值得享有良好的心理健康。
普雷希特醫生
無國界醫生在史瓦帝尼工作近20年,致力於填補未獲應對的醫療需要,尤其是在愛滋病與性傳染病等高企的社區。錫桑茲韋診所(意為「我們被愛」)於2023年10月開幕,提供身心綜合護理。
診所提供性傳染病檢測與治療、愛滋病檢測和護理網絡,以及暴露後預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和抗逆轉錄病毒治療(anti-retroviral treatment)藥物。同時,診所支援性暴力和基於性別的暴力個案的倖存者,提供家庭計劃與安全墮胎護理,並昱展子宮頸癌篩查與預防工作。心理健康與輔導融入每個護理環節,因為團隊認同情緒健康與性健康密不可分。
診所外,無國界醫生團隊在社區開展外展與宣傳活動,與同伴互助組、地方領袖和夥伴組織合作,減少污名,並鼓勵不論男女旨應勇於求助。
我們同時照顧身體與心靈。身體疾病可引發心理問題,反之亦然。許多因素都會影響心理健康:新診斷的疾病、工作或感情問題、暴力、前途未卜,甚至只是被不斷湧現的壞消息壓得喘不過氣。
普雷希特醫生
儘管污名情況嚴重使許多人難以訴說身心之苦,來自史瓦帝尼、21歲的薩雅(Zia)*仍願意分享她的故事:
「我出生在卡赫拉齊(KaHlatsi),七歲前與祖母同住,之後不得不搬去與親戚同住,但我並不自在,因為某位親戚曾對我性侵,令我非常痛苦。
後來,我於發現懷孕後,遇到無國界醫生錫桑茲韋診所的心理學家馬法拉拉(Maphalala)。她問我能否應付這個處境,我坦言非常困難,她便安排心理支援環節。從那時起,我一直有參加。
這些環節對我幫助很大。懷孕喚起了過去遭到性侵的痛苦,要讓自己活得自在,確實花了我很長時間,但這些環節教會我應對的方法,尤其是改善睡眠的方法。
我喜歡獨處,並總告訴自己這些心理支援環節會幫助我。直到現在,我仍在參加,也相信時間會讓一切好轉。
目前我還未完全走出陰霾,仍有創傷、失眠,但我希望時間能治癒傷痛。這就是我的故事。」
截至2025年9月,無國界醫生團隊已為314人提供心理健康諮詢,涵蓋不同性別,支援有自殺念頭、壓力、創傷、焦慮或情緒困擾的人,不僅限於性與生殖健康問題,也包括家庭困境以及整體情緒健康等更廣泛的問題。
我們的診所位於全國人口最多的曼齊尼,此地人口集中、年輕且流動性高,並有臨時或遷徙性結構,包括國內經濟移民、學生和跨境工人。該地區涵蓋多元社會經濟群體,如大學生、工廠工人(附近有逾700間工廠)、性工作者等,使這裏成為性健康與心理健康需求極高的熱點。
無國界醫生史瓦帝尼醫療統籌祖醫生(Dr Joseph Joe)
*化名保護其私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