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ard delivery in progress. Please do not leave or refresh the page

loading...
緬甸地震及其他危機
緬甸地震及其他危機
緬甸3月28日下午發生規模7.7級強震,震央位於中部地區、靠近第二大城市曼德勒(Mandalay)。
無國界醫生緊急救援
你的每一分捐款都能幫助我們在緊急時刻迅速有效地應對危機。
緬甸地震緬甸地震
緬甸地震
無國界醫生 Médecins Sans Frontières
前線新聞

首次聯合國結核病峰會召開 各國領袖須作出大膽承諾

2018年9月25日5 Read Time
亟需增加現有用作拯救結核病患者生命的工具,並研發快速、安全且簡單易行的治療方法
 
首次聯合國結核病峰會本周於紐約召開,各國領袖聚集一堂。無國界醫生呼籲各國政府立即擴大結核病的檢測和治療,並作出實際承諾,研發更多有效易用的治療工具,以拯救更多生命,阻止結核病流行。
 
世界衞生組織(WHO)上周公佈的最新全球結核病統計數據顯示,針對世界上最致命傳染病的應對措施仍然成效欠佳且慢,導致在2017年全球有160萬人死於結核病,並出現了1000萬宗新增病例。未被診斷和未上報的病例依舊是主要挑戰—在過去7年裡,每年都有超過三分之一的結核病人未獲診斷。
 
導致結核病上報系統未能有效運作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各國政府緩慢地增加現有的結核病檢測和治療工具。例如,世界衞生組織早在2013年就推薦以新型的口服藥貝達喹啉(bedaquiline)治療耐藥結核病。然而,各地採用包括貝達喹啉在內等多種新藥的進展緩慢,於2017年仍有近90%本可從新藥中獲益的病人得不到這些藥物。目前,世界衞生組織推薦將貝達喹啉列為適用於治療所有耐多藥結核病病人的主要治療藥物,而非此前需要注射的藥物。各國政府必須迅速採取行動,擴大可獲得更安全、更有效及免注射的治療方法。
 
無國界醫生南非醫療隊的結核病/愛滋病專案顧問加費拉佐(Gabriella Ferlazz)說:「在我們工作的地方,我們已目睹過太多無謂而痛苦的死亡,只因時至今日,人們依然無法得到市面上現有最好、效果更佳、副作用最少的新型結核病檢測工具和治療。9月26日,各國領袖有歷史性的機會,通過許下堅定承諾,加速擴大新型結核病診斷和治療工具的應用,以扭轉全球結核病形勢。」
 
幾十年來,結核病檢測和治療的藥物研發一直受制於資金不足。自1940年代以來,大部分市面上可用的結核病治療藥物沒有改善。過去50年間,僅有兩種結核病新藥問世。如今,只有25%的耐多藥結核病(MDR-TB)病人能夠進行檢測並獲得適切治療。那些「幸運兒」必須克服為時兩年、痛苦而漫長的治療,當中包括近170次藥物注射和服用超過12,000粒藥丸,而二者都可導致嚴重的副作用,包括失聰、精神失常甚至有自殺傾向。而耐多藥結核病的治癒率很低,大約僅有55%接受治療的病人會被治癒。
 
在貝達喹啉等新工具可應用下,各國政府需立即行動,擴大其被應用的規模,惟至今仍欠缺病人可承受而快速的治療結核病方法。要顯著遏止結核病在全球流行,我們必須儘快研發出針對簡單而快速的測試方法和都有效的疫苗。
 
無國界醫生「病者有其藥」項目愛滋病/結核病顧問莎倫南林奇(Sharonann Lynch)表示:「60多年前,人類已經能夠上太空、下深海,為何我們還要飽受歷史上最古老的致命疾病折磨,只因尚未找到一種快速、安全而簡易的療法?要研製出快速、安全而簡易的結核病治療手段,各國政府需視之為政治上優先處理的議題。各國領袖必須展示堅定的態度,承擔共同的責任,共同對抗這個全球衞生危機,這樣才不會繼續每18秒便有一人死於結核病。」
 
儘管結核病為我們帶來了艱巨的挑戰,各國政府對研發對抗結核病的支持仍嚴重不足,每年仍欠缺大約13億美元的研究資金。政府需採取行動,顯著加大研究疾病的資金,同時積極動員研究團體,支援更多新的合作研究模式。
 
林奇續說:「各國政府應該杜絕結核病研發項目資金短缺的現狀,開始支持智能研發合作,並承諾相關的成果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
 
--------------------------------
無國界醫生已有30年的結核病治療經驗,經常與各個國家的衞生部門合作,治療不同情況下的病人,工作地區包括長期戰亂的地區、城市中的貧民窟、監獄、難民營以及鄉村。在2016年,無國界醫生為超過20,000人提供結核病治療,包括2,700名耐藥結核病患者。

 

前線新聞

埃塞俄比亞:愛滋病合併感染黑熱病的診斷、治療和研究

2018年10月16日2 Read Time
55歲的卡薩耶在愛滋病感染的基礎上繼發了黑熱病感染。在過去的16年裡,他的疾病復發了12次,每次都是無國界醫生為其治療。©Gabriele Francois Casini

前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