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ard delivery in progress. Please do not leave or refresh the page

loading...
緬甸地震及其他危機
緬甸地震及其他危機
緬甸3月28日下午發生規模7.7級強震,震央位於中部地區、靠近第二大城市曼德勒(Mandalay)。
無國界醫生緊急救援
你的每一分捐款都能幫助我們在緊急時刻迅速有效地應對危機。
緬甸地震緬甸地震
緬甸地震
無國界醫生 Médecins Sans Frontières
前線新聞

風暴艾拉帶來災難 未見停止跡象

2009年7月07日7 Read Time

在熱帶氣旋艾拉吹襲東印度和孟加拉沿岸地區近兩個月後,倖存者的困境已不再是頭條新聞,但每日如常的水浸令他們幾乎無法重建正常生活。在印度西孟加拉邦的重災區北二十四區(North 24 Parganas) ,無國界醫生正在遍遠的村落提供人道救援。

二十三歲的蒙達爾(Usha MONDAL)指著一間被洪水淹浸了的泥屋。這間泥屋只是位於堤岸幾米遠的地方,現時她和丈夫及五歲的兒子就在堤岸上,用不穩紮的竹子和任何可以找到的物料搭建的臨時小茅舍裡棲身。泥屋屋頂在污黑的洪水中露出來,好像冰山的一角。這是蒙達爾在熱帶氣旋艾拉吹襲後所僅剩的東西──一個被洪水淹沒的家園,還有能夠重返家園的希望。但這個夢想現正在幻滅。在是次受災人數高達數以百萬計的災難發生後的接近兩個月,蒙達爾和其他居住在西孟加拉邦一條叫湯他拿(Tongtala )小村莊的村民,全都不能回到自己的家園。

遍遠地區的龐大需求

蒙達爾不禁問:「我們像這樣的生活能維持多久?」她續說:「我們在這樣的泥漿生活了超過一個月了,我們只有很少的援助。政府提供了一些食物給我們,但在過去的十天裡,我們甚麼也得不到。」她向我們逐一列舉出所獲得的糧食配給︰「每星期每人能得到二百克的米、二百克的『卓拉』(爆米花),五十克的小扁豆……」每一克的食物也十分珍貴,而且她說這些食物都幫了很多,但仍需要更多食物。

她解釋說:「我們都是務農為生,但所有稻田仍在被洪水淹浸,現在不能耕作,所以我們已開始以捉魚為生,但這並不能為全家提供足夠的食物。」

蒙達爾手持配給券,與她的鄰居一起排隊等候無國界醫生分發毛毯、食水淨化丸、肥皂和塑料帆布。無國家醫生計劃為新德斯加里二街(Sandheshkhali Block II)災情最嚴重的村落提供援助,以應付當地一萬五千名村民的日常需要。無國界醫生的衛生教育人員向村民展示如何使用塑料帆布收集、儲存和淨化雨水。

無國界醫生的項目統籌雲班尼維 (Rivkah VAN BARNEVELD) 說:「我們集中在需求最龐大,和難以到達、需要船隻才能前往的地方提供援助。」他繼續說:「雖然在風暴吹襲後的緊急救援是足夠的,但在部分地方,居民仍需要更多的援助,我們便曾見過幾個家庭需要住在同一塊塑料帆布下的情況。」

每日如常的水浸

北二十四區是西孟加拉邦受災最嚴重的地區。在孫德爾本斯(Sundarbans)──橫跨印度和孟加拉邊境的一大片紅樹林──的附近,河流上有很多小島。數星期前,洪水開始退卻,但水位再次上升,把這個地方再次淹沒。

現時在這個堤岸上,有長長的一排臨時小屋,都是災民的棲身之所。災民多是在陸上的學校或其他政府建築物裡居住了幾星期才到這裡來的。

村民都表示,每日潮漲時,潮水都會把他們的村莊淹浸。亞達蒙達爾(Krishnap ADAMONDAL)現時在女兒位於堤岸上的小屋,與其餘五個家庭一起居住。他解釋說:「堤岸被沖至缺堤,情況從來也沒有這樣惡劣。潮水於每逢清晨和下午時分湧入來,水位上升到腰部位置,而且水流強勁,一次又一次把整條村落淹浸了。」他續說:「每次我們都要到樓上去,等候三小時,直至水位下降。」

隨著雨季正在來臨,情況將會進一步惡化。

惡劣的情況

村民不能回復日常的生活,被迫留在擠擁的臨時帳蓬裡。惡劣的衛生情況和缺乏清潔的食水,令爆發疫病的風險大幅增加。

無國界醫生的水利及衛生專家庫馬(Prashant KUMAR)解釋說:「水質是一個很大的憂慮。到處都是受污染的污水,發出陣陣異味。人們在水裡排便,但又把水用作生活起居之之用。廁所、水井和池塘也被洪水淹浸了。」但庫馬強調,測試結果顯示河水並不渾濁,用當地手提泵抽出來的水經淨化丸淨化後,便可安全飲用。」

監察系統

無國界醫生設立了監察系統,以監察和控制疫症爆發的潛在風險。衛生人員和醫護人員正搜尋一些有瘧疾、腹瀉、麻疹和霍亂個案的村落,並和當地醫療中心的護士定期會面。無國界醫生在當地工作的醫生曼蘇爾(Homa MANSOOR)解釋說:「若果我們找到任何個案,例如麻疹個案,我們會提醒要準備防疫工作。但到目前為止,情況未至於這樣,我們發現很多病人有腹瀉、皮膚疹和其他和惡劣衛生環境有關的疾病,但在這樣的環境下,整體的健康情況仍可接受。」

後勤的挑戰

為這些遍遠村落提供救援服務,對後勤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每天,無國界醫生的隊伍需要先乘坐船去評估當地的衛生情況和需要,才相應進行非糧食物資的分發工作。曼蘇爾解釋說:「我從未見過這樣多的泥漿。有時我們需要通過齊膝的爛泥或洪水,磕磕絆絆的走過去,每天結束時,我們全身也是泥漿。沿路都很濕滑和骯髒,讓你大概明白這些災民在這段期間所經歷的是怎樣的環境。」

結構性援助的需要

災民都適應力強,但持續的水浸和季節性的雨水將會對他們的生活造成更大的損害。稻田仍被洪水淹浸,很多農夫的殼物庫存也被洪水沖走了。被鹹水淹沒了的田地,於未來數年裡都不再肥沃。

這次災難的長遠影響,很可能具破壞性的。蒙達爾說:「每天我們都要為生存而掙扎,這已令我們筋疲力盡。我們已沒有時間去籌劃其他事情。」她又說:「這是我的村莊,我並不想離開這裡,但我們不能在這樣的情況下永遠生活下去。我要養育兩名孩子,若情況在短時間內不好轉,我們便會到加爾各答(Kolkata) ,希望在那裡找到工作。」

前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