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九月加入無國界醫生(香港)辦事處工作之前,我在電視台的新聞部當了數年編輯,每天隔著電腦屏幕,實時追蹤及撰寫世界大事,總嚮往有天可以親身去自己寫過的地方。這也算是編輯的浪漫吧。故當在新工作中,獲得前往伊拉克採訪的機會,我二話不說就答應了。捧著大大的背包,與一個女攝影師一同踏上前往蘇萊曼尼亞(Sulaymaniyah)之路。
伊拉克這個國家的名字,近年總與戰爭、衝突、恐怖襲擊等詞語連繫在一起。當我站在蘇萊曼尼亞下榻的房子的陽台,望出去一片夕陽,幾近忘了自己身處的是備受衝突蹂躪的國度。這個城市位於伊拉克庫爾德地區,是國內較為安穩的地方。一幢幢完好無缺的房子、有炸雞、薯條吃的大商場,大街上滿是捧著書本的學生,馬路上長長的私家車車龍,生活看似正常得很。
無國界醫生支援蘇萊曼尼亞急症醫院的急症室及深切治療部門,以提升護理質素,降低死亡率。©Venus Chan/MSF
然而,安穩的日常並不代表這裡完全不受戰事的影響。持續的衝突令蘇萊曼尼亞的經濟不穩,加上流離失所者從鄰近地區湧入,增加了醫療系統的負荷。無國界醫生於是支援當地衛生部門運作的蘇萊曼尼亞急症醫院,協助翻新改良並負責管理急症室及深切治療部,向當地人員提供訓練,以加強醫療護理的質素。項目統籌馬薩(Alessandro Massa)告訴我,醫院是區內最主要的轉介點,亦是省內唯一仍能運作的創傷醫院。在摩蘇爾(Mosul)、基爾庫克(Kirkuk)、哈維加(Hawija)等位於伊拉克北部的地方,衝突未有平息之際,蘇萊曼尼亞急症醫院運作暢順的急症、深切治療等醫療護理服務,是極具價值的。縱然伊拉克國內情況危急,區內發生衝突,醫院仍能向蘇萊曼尼亞所有人口,包括當地居民和因戰事而流離失所者,提供具水準的緊急和深切治療服務。
這次蘇萊曼尼亞之行,我主要在醫院的深切治療部,進行拍攝和訪問工作。深切治療部在去年年底剛好由無國界醫生團隊完成翻新,內裡井井有條,儀器先進。在那裡,我認識到來自荷蘭的護士貝克(Joyce Baker)。她第一次的救援任務就是到蘇萊曼尼亞這裡,六個月前,她初來報到,深切治療部還在裝修,六個月後,深切治療部的運作已上軌道,讓她深感驕傲。
深切治療部護士貝克(左)在蘇萊曼尼亞的六個月救援任務中,曾應付來自基爾庫克的大型傷亡事故,目睹衝突為伊克拉帶來的傷患。©Venus Chan/MSF
貝克在蘇萊曼尼亞工作的數個月,醫院的深切治療部主要接收來自社區的病人,例如是交通意外或家居意外傷者。而作為區內主要轉介醫院,貝克亦有機會目睹過衝突造成的後果:「那天本來是例行休假日,我與深切治療部的醫生當時正在逛市集,突然收到電話指附近城市因襲擊發生大型傷亡事故,救傷車正從基爾庫克運送50名傷者到醫院來,大部分人都是受槍傷或被爆炸所傷。」由於基爾庫克醫院並沒有提供二級和三級醫療護理的能力,去照顧傷勢複雜、嚴重的病人,故所有需要接受專科治療和手術的病人當時都被直接轉介到蘇萊曼尼亞。貝克形容當時醫院當時十分擠迫,情況緊張。「在荷蘭,我們接受過很多應對大型傷亡事故的訓練。而在這裡真的發生了。」這次事件令貝克對醫院的完善程度非常深刻。她形容醫院幾乎可以提供「一站式」醫療護理予轉介至此的病人──由急症護理,再按需要轉送到手術室或深切治療部,或穩定病情後再轉送到其他醫院跟進。「這是一個很特別的經歷,我們一同工作了很長時間,讓我感到我們是很團結的團隊。」貝克的經歷亦引證了在衝突國度中,設有一間設備完善的醫院是有多重要。
每天完成訪問工作,我便會與攝影師到安全守則容許的地方逛逛,總有商店老闆看見我們的亞洲面孔而對我們特別熱情。能夠在衝突國度裡安穩地生活著,是一種難得的幸福,深深希望我在當地結識的朋友,能一直幸福下去。
陳栢晞(右三)到訪無國界醫生位於伊拉克蘇萊曼尼亞的項目,與來自多國的救援人員共晉午餐。©Venus Chan/MSF
陳栢晞為無國界醫生(香港)傳訊主任,今年二月首次到無國界醫生位於伊拉克蘇萊曼尼亞的項目。無國界醫生主要支援蘇萊曼尼亞急症醫院的急症及深切治療部門,提升其護理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