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學期間於曼德拉郡(Mandera County)進行實地研究,期間有機會與母乳餵哺的母親深入交流。其中一位是三孩之母,她只純母乳餵哺其中一名孩子,並以自身經驗向其他母親展示接受母乳的孩子相比之下較健康。她以親身經歷證明純母乳餵哺的好處,令我深受啟發,決定將畢業論文聚焦於研究母乳餵哺所面對的困難。
我的研究指出,嬰兒毋須在母乳餵哺前額外餵食,母乳本就該作爲嬰兒第一及唯一的食物。我了解到母乳餵哺能減少患病,為嬰兒發育奠定穩固基礎,有助健康成長。自此,我立志投身支持母親母乳餵哺的工作。過去十年來,我一直積極推廣母乳餵哺,每遇見一個媽媽,我都會告訴她母乳餵哺對母嬰雙方都是最好的選擇。
首先,純母乳餵哺能提升嬰兒的免疫系統,有助預防疾病,並增強母子連結,有助日後情緒和社交方面的發展。
其次,相比價格高昂的配方奶粉或其他食物與飲品,母乳餵哺更具成本效益。我記得當2017年旱災期間,食物十分短缺,我藉此機會鼓勵各家庭不要過早讓新生嬰兒改用其他餵育方式。我建議母親們優先照顧好自身營養,並提醒她們只要有適當飲食,身體便能持續分泌母乳——這是她們早已擁有、是嬰兒最需要的天然營養來源。
另外,母乳餵哺自然且容易做到。這餵育方法安全簡單,只要保持基本衞生習慣,洗手和保持乳房清潔等即可。
在索馬里文化中,仍流傳着一些關於母乳餵哺的迷思,而母親往往能在打破這些誤解擔當關鍵角色。其中一個常見看法是母乳太高溫,可能「灼傷」嬰兒人體系統。我向母親們解釋母乳與人體溫度相近,溫暖且絕對無害。
另一個迷思是嬰兒一出生後,需要在哺乳前額外餵食,以便「適應」進食。事實上,單是母乳便足夠。無國界醫生透過科學、實證為本的訊息來打破這些迷思。嬰兒不需要其他食物或飲品,只需時間和耐性。初期母乳可能不多,但其實少量已足夠。嬰兒出生時已有來自母親的營養儲備,能幫助他們渡過最初幾小時。關鍵是要儘早開始並頻繁餵哺,這有助自然增加奶量。
母親的良好營養和心理健康亦是成功哺乳的重要因素。我們提醒母親們按需求去餵哺母乳,而嬰兒啼哭時往往是需要餵哺的訊號。這些都是我們在達伽哈萊項目中教授母親的基本知識。
在營地中,授乳母親面對的挑戰包括糧食供應不穩、文化壓力、心理壓力和缺乏支援。營養吸收不足會令母親難以維持母乳分泌。而在高壓的流離失去境況中,也會干擾母乳餵哺。糧食供應不足和缺乏支援的環境,也讓母親難以進行長達六個月的純母乳餵哺。因此,無國界醫生在達伽哈萊的工作不止輔導母親,亦包括應對她們更廣泛的需求例如營養、心理健康和社區支援。
我作爲四孩之父,我家所有孩子也是純母乳餵哺。我在整個過程中一直支持着我的妻子,因此深明支持有多重要。母乳餵哺不應是母親獨自承擔的責任。雖然這是個人選擇,但成功與否往往取決於身邊人的支持。
母親要成功哺乳,需要來自丈夫、社區和醫護人員的鼓勵和實際幫助。這不只是推廣母乳哺育,更是營造一個讓母親在每一步都感受到支持和賦權的環境。
在這次世界母乳哺育周,我們的重點是優先推動母乳餵哺,並建立可持續的支援系統。有了父親們的積極參與,以及像無國界醫生這樣的組織持續投入和承諾,我深信有更多母親與嬰兒能夠實踐並體驗到純母乳哺育的全部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