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ard delivery in progress. Please do not leave or refresh the page

loading...
無國界醫生 Médecins Sans Frontières
前線新聞

《回到施暴者身邊》: 無國界醫生最新報告 揭示巴布亞新幾內亞家庭和性暴力生還者面對的虐待循環

2016年3月01日6 Read Time
MSF161802 (High Res) 2000 0
MSF161820 (High Res) 2000
無國界醫生一份報告,揭示了在巴布亞新幾內亞,服務和系統上的缺口如何令婦女和兒童被困在嚴重家庭和性暴力的循環之中。
 
《回到施暴者身邊》報告詳述了保護機制的嚴重不足、司法制度脆弱以及包庇的文化,令病人即使已獲得醫療護理,但健康和生命仍然受威脅。
 
這份報告包括了來自超過3,000名家庭和性暴力生還者的數據,他們都是無國界醫生於2014至2015年,在郊區赫拉省(Hela)的塔里(Tari)以及首都莫爾斯比港(Port Moresby)治療的病人。報告揭示了婦女和兒童在本應安全的地方,即家中和社區,所忍受的重覆甚至加劇的暴力。
 
大部分接受治療的病人是女性,佔94%;
最常見的暴力(49%)是由伴侶施予;
超過四分一婦女曾受死亡威脅;
超過一半(56%)性暴力生還者是兒童,當中六分之一(17%)少於5歲。
四分之三(76%)性暴力生還者認識施暴者。
每10名成年婦女,便有一名報稱曾遭受重覆的性暴力(10%)。兒童比例更高達38%。
 
在巴布亞新幾內亞,儘管應對家庭和性暴力問題的方法已有改善,但在該國很多地方,生還者仍只能保持沉默,無法獲得任何護理,也沒有任何他們所需的司法幫助或保護。
 
無國界醫生項目統籌赫布(Angelika Herb)說:「一些協助暴力生還者的關鍵政策和法律的改革,推行得非常緩慢,造成災難性的結果,尤其是對兒童。」
 
她補充說:「當局沒有加強應對工作的話,婦女將繼續被困於暴力關係之中,無法帶自己或她們的孩子遠離傷害。脆弱的兒童在家中被強暴或毆打後,會繼續回到施暴者那裡,而醫療援助雖然重要,卻只能在生還者每次受虐之間提供片面的支援。」
 
報告建議當局增加全國必要的醫療和心理社交服務,讓人們更容易獲得這些服務。無國界醫生特別呼籲增加有意義的保護及替代住宿,包括「安全屋」,讓暴力生還者毋須再被迫回到他們的施暴者身邊。必須特別關注兒童的需要,包括盡快落實《兒童福利法》。
 
赫布說:「家庭和性暴力造成的生理和心理創傷的嚴重程度,說明了為何巴布亞新幾內亞要確保所有生還者獲得免費、具質素和保密的醫療護理。當局必須盡快確保提供那些在醫療領域以外、能保障婦女和兒童安全的服務。」
報告將於3月1日在莫爾斯比港推出。
 
背景資料
 
無國界醫生自2007年開始在巴布亞新幾內亞工作,在該國不同地區,包括莫羅貝省(Morobe)、赫拉省、國家首都地區的莫爾斯比港、米爾恩灣(Milne Bay)和東塞皮克省(East Sepik),向家庭和性暴力生還者提供免費、具質素和保密的綜合醫療及心理社交護理。自2009年起,無國界醫生已在全國治療27,993名家庭和性暴力生還者,一般與該國衛生部合作。此外,在塔里(Tari)醫院,無國界醫生進行了68,840次主要和小型手術,其中三分之一是與暴力創傷有關。
 
無國界醫生準備於2016年3月,移交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最後一所家庭支援中心。組織的醫療隊伍將繼續專注應對該國的結核病疫情。
 
《回到施暴者身邊》報告的其他統計數字
 
每三名被親密伴侶施暴的暴力生還者中,便有兩名身上有武器帶來的創傷,包括棍、刀、大刀和不尖銳的物件。
49%在遭遇性暴力後尋求護理的病人說,暴力事件(大部分是強暴)在家中發生。生還者愈年輕,愈大機會在家中受虐。
大部分病人都認識性暴力的施暴者。愈年輕的兒童,這種情況愈大機會出現:每10名少於5歲的兒童當中,約9名都是被認識的人施以性暴力。
在塔里,十分之一兒童是被家庭成員施暴,而在莫爾斯比港,比例則為三分之一。
在2014年及2015年首6個月,每10名在莫爾斯比港醫療中心尋求護理的成年婦女當中,有一名(即10%)報稱施暴者是警察或軍人。
塔里沒有任何安全屋,無國界醫生於2015年1月至6月在家庭支援中心治療的生還者中,每15名就有一名曾在之前的暴力事件後接受無國界醫生治療。這些生還者別無選擇,只能在治療後回家,回到施暴者身邊。
 
 
前線新聞

無國界醫生的性暴力項目——病人和員工的見證

2016年3月09日2 Read Time

前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