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莎(Aisha)*在丁索爾(Diinsoor)區的家中誕下雙胞胎後短短十日,突然大量出血,有機會危及性命,家人憂心不已。她過往曾安全分娩的當地醫院已停止運作,由於社區內醫療資源極為有限,她的丈夫只好急忙四處湊錢,連夜駕車五小時,趕往無國界醫生在拜多亞(Baidoa)支援的海灣地區醫院(Bay Regional Hospital)——當地少數提供免費優質孕產婦和兒科護理的設施之一。醫療隊迅速為艾莎穩定病情,成功控制她的嚴重出血。
有限的醫療護理導致不少病人於抵達醫院時已出現嚴重併發症,部分孕產婦或新生兒更因此喪命,但其死亡本可避免。局勢不穩、醫療資源短缺以及交通障礙,進一步阻礙病人及時就醫。需男性親屬同意方可進行手術等的文化習俗,令緊急手術徒添關鍵延誤。此外,當地人的求診意願亦是延誤治療的重因。
像艾莎這樣的故事,在索馬里西南州屢見不鮮。當地不少婦女與兒童需跋涉數百公里,只為尋求基本的救命治療;而無法負擔旅費的人,往往面臨嚴重後果。
18歲的哈娃(Hawa)是兩子之母,16歲時在家中由親人伴下誕下第一胎。她說:「我們附近根本沒有醫院或醫生。」。第二次分娩後,她出現嚴重併發症,包括身體腫脹及心臟問題。她決心前往拜多亞求醫,現正康復中。哈娃心中憧憬一個未來——像她那樣的年輕女性毋須再長途跋涉或冒險在家分娩。她勇敢求助,確保孩子擁有一位健康的母親。如今,她以同樣的勇氣,為整個社區爭取更完善的醫療護理。
我們的社區需要一間醫院,需要醫生能夠到我們身邊。
哈娃
多重因素阻礙病人獲得護理,包括貧窮、局勢不穩、地理距離及文化障礙,均大幅延誤治療時間。哈山(Hassan)是一位來自阿富羅(Afurow)村的28歲父親。他的妻子在家中分娩時,因缺乏醫療設施及專業助產人員而不幸離世,只剩他獨自照顧剛出生的兒子。孩子很快病重,他無助苦撐。哈山憶述:「他嚴重腹瀉與嘔吐,本地藥房買的藥完全無效。」孩子健康持續惡化兩個月後,他得知無國界醫生在拜多亞提供免費醫療服務。他續說:「我借了約130美元,走了150公里才到達拜多亞醫院。」原本絕望的情況,終轉化為希望——他的兒子現正接受所需的治療與營養護理。
無國界醫生自2017年起支援海灣地區醫院,提供緊急產科、新生兒、兒科及營養治療護理。單在2024年,組織已為超過14,000名兒童提供營養治療,完成逾38,000次兒科診症,協助超過2,800宗分娩,並完成約35,000次生殖健康診症,所有服務均為免費。儘管我們持續努力,該區的婦孺健康狀況仍然嚴峻,尤其在近期資金削減後更見困難。
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暫停資助,導致拜多亞周邊城鄉地區至少37個醫療與營養護理點被迫關閉。因此,現存設施如海灣地區醫院的病人數量急增,令本已脆弱的醫療系統不勝負荷。
2025年1月至6月期間,無國界醫生在海灣地區醫院共治療11,894名營養不良兒童,較去年同期上升76%。營養不良個案顯著急增,加上孕產婦健康方面的併發症持續上升,凸顯當地急需可持續而高效的資金,以恢復並擴展基本醫療服務,特別是在資源匱乏的偏遠地區。
不少家庭延遲求醫,直至病情惡化才尋求協助,初期更多依賴傳統療法。對疫苗的誤解,例如認為疫苗會導致不育或其他疾病,亦進一步限制人們獲得預防護理的機會。持續的健康教育與社區參與,對建立民眾對醫療服務的信任,以及推動及早求診,至為關鍵。
只要確保孕婦能夠及早在家附近獲得適切護理,孕產婦與新生兒的死亡本可避免。太多病人是在情況危急時才抵達我們的設施,只因他們的社區根本沒有醫療服務供應。
無國界醫生在索馬里項目總管卡延比醫生(Dr. Pitchou Kayembe)
卡延比醫生強調,儘管組織持續提供救命治療,但更廣泛的制度支援同樣不可或缺:「索馬里各地的需求龐大,需要長遠、持續的投資與策略支援。我們呼籲捐款者與人道夥伴優先擴展基層和緊急婦產與兒科醫療護理,特別是在偏遠地區。」
在海灣地區醫院繁忙的病房內,新生嬰兒在醫護人員的專業護理下迎來生命的第一口呼吸,營養不良的兒童逐漸恢復健康,驚惶失措的母親亦感受到安心與希望。
我們的工作不僅是應對眼前的危機,更是要確保家庭能夠生存、康復,並重建生活——一切由有尊嚴和有質素的醫療護理開始。
卡延比醫生
無國界醫生在非洲之角各地為索馬里人提供醫療人道援助逾40年。組織在索馬里持續應對因持續衝突和極端天氣而流離失所者的醫療需要,並支援衞生部轄下設施的運作。我們的工作重點包括提升醫護人員的能力與專門培訓、改善醫療護理質素、復修醫院、加強水利衞生設施,以及透過健康教育,確保醫療設施落實感染預防與控制措施。目前,無國界醫生在索馬里兩個地點開展醫療工作:在西南州海灣區的拜多亞,以及分別坐落邦特蘭州(Puntland State)和賈穆杜格州(Galmudug State)的加爾卡約(Galkayo)北部和南部。
*化名以保護其隱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