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國界醫生警告,全球對抗三種最具破壞性及廣泛傳播的傳染病——愛滋病、結核病與瘧疾的努力,正因全球醫療資金大幅削減而面臨嚴峻威脅。
今年一月,以往是全球醫療項目最大資助國的美國,宣布暫停並審視所有國際援助。自此,美國原本承諾於2023至2025年間向「全球基金」(Global Fund to Fight AIDS, Tuberculosis and Malaria)撥款的60億美元中,至今仍有近30億美元未兌現。包括美國在內的主要捐助國,仍未就全球基金下一輪三年撥款周期(將於11月開始)作出承諾。
全球基金一直在非洲、亞洲、拉丁美洲等地支援脆弱的醫療系統,其撥款用於採購藥物與診斷工具、支付醫護人員薪酬,以及維持疾病預防工作。若未能於未來數周或數月內獲得實質承諾,數十年來在減少疾病與死亡方面的成果恐將付諸東流。
無國界醫生每年為數以萬計的愛滋病毒與結核病感染者,以及逾300萬名瘧疾病人提供醫療護理,因此對全球基金所獲支援一直縮減的影響深感憂慮。雖然組織的工作不依賴全球基金資助,但數以百計仰賴該基金營運的社區為本醫療組織,現正因資金不穩與削減風險而被迫縮減工作計劃。
無國界醫生在洪都拉斯的項目中,僅於2025年7月期間,從其他組織展開了暴露前預防(PrEP)投藥方案然後轉來無國界醫生的新病人比例上升6%,由佔總暴露前預防新症的14%增至20%。根據洪都拉斯衞生部指,全國愛滋病手毒感染個案正持續上升:2023年錄得20,724宗,2024年增至42,000宗,截至2025年7月已達43,870宗。
削援後果已一一浮現。在洪都拉斯,美國總統防治愛滋病緊急救援計劃(PEPFAR)的資金突然被削,導致愛滋病預防與護理項目中斷。病人一夜之間失去暴露前預防藥物支援,醫護人員亦被裁減。我們現正接收大量出現晚期機會性感染(advanced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而回到醫院求診的病人。
無國界醫生愛滋病毒/結核病高級顧問弗洛雷斯(Antonio Flores)
傳染病若未受控制,將迅速惡化並擴散。削減資金將摧毀多年來得來不易的進展;相反,持續支持行之有效的方案及具潛力的創新措施,則可拯救無數生命。
儘管醫療科技不斷進步,估計愛滋病毒每年仍新增約130萬宗感染,並奪去逾60萬人的性命。獲全球基金支持的社區組織,顯著提升預防與治療方面的成效,這些來之不易的成果,絕不能由之倒退。
新型注射式暴露前預防投藥為愛滋病毒高感染風險群體,提供的良好保護效果可期,然而,在馬拉維的全國推行計劃,已因美國資金減少而停滯不前。當地性工作者的愛滋病毒感染率逼近六成。
結核病估計每年導致約150萬人死亡。得益於全球基金與聯合國大會防治結核病問題高級別會議的努力,漏診個案有所減少。但無國界醫生在蘇丹目睹結核病檢測設備因欠缺受訓人員而被閒置。在白羅斯,無國界醫生與全球基金合作進行的耐藥結核病研究,亦因資金承諾未獲履行而被迫中止。
在瘧疾流行的地區,五歲以下兒童仍最容易死於這種可預防的疾病。無國界醫生在中非共和國、南蘇丹及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團隊,經常面對診斷工具與藥物短缺和醫療設施人手不足,對年幼病人造成致命後果。
試想像全因一種可預防的疾病,令你這刻聽到孩子的聲音竟成絕響。若全球基金第八輪增資未能落實,數十年來的成果將毀於一旦,瘧疾個案勢必再次大增,且有更多原可避免的死亡接踵而來。
喀麥隆健康融資與全民健康覆蓋公民社會組織聯盟(COFIS-CSU)主席瓦托(Joseph Wato)
在許多無國界醫生工作的地區,單靠調度本地資源以取代全球醫療資金的說法並不可行。一如無國界醫生的最新報告《致命缺口》(Deadly Gaps)所揭示,醫療成本正日漸轉嫁至無法負擔的病人身上。
美國資金曾是供應鏈與藥物流通的核心支柱,如今資金中斷導致藥物短缺、醫療設施不勝負荷,甚至引發社區抗議。整個項目被迫關閉,病人失去治療機會跟進、治療依從性下降,而軼事證據指出有更多無法解釋的死亡個案,可能與心理社交崩潰、病情復發或糧食供應不穩有關。
利比里亞青年健康組織「Youth Alive Liberia」總監
無國界醫生呼籲各捐助國為全球受影響最深的社群,繼續對全球基金提供關鍵支持。對抗愛滋病、結核病與瘧疾是場一整個世代的全球挑戰,終點還有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