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亞東北部的馬薩比特(Marsabit)縣及瓦吉爾(Wajir)縣近期黑熱病(Kala-azar)個案急增,無國界醫生與當地衞生部合作應對疫情。
黑熱病又名內臟利什曼病(Visceral Leishmaniasis),由受感染的昆蟲「沙蠅」叮咬傳播,屬被忽視熱帶病之一。症狀包括反覆發燒、肝脾腫大和貧血,此病亦會侵蝕多個器官、損害免疫系統,使病人難以對抗重症感染。其治療過程十分複雜,通常需經過十七天每日注射兩種藥物的組合;重症病人、孕婦或愛滋病毒感染者更要住院,接受連續五天的靜脈注射療程。若不及時治療,死亡率達九成半。
此病在炎熱乾旱的地區尤為常見,肯尼亞北部正是其中之一。除氣候因素,當地人以游牧為生,亦令其更易接觸沙蠅。自去年底起,馬薩比特(Marsabit)及瓦吉爾(Wajir)感染數字持續上升。截至七月中下旬,兩縣分別錄得三百四十七宗和九百九十四宗確診個案,以及五宗和四十宗死亡個案。疫情爆發對五歲以下兒童的影響最為嚴重,大部分更是兩歲以下幼童。
此外,全球檢測套裝和有效藥物嚴重短缺,令當地難以獲取所需防治資源,亦是導致疫情蔓延的主因。無國界醫生除了在瓦吉爾兩間醫院支援治療工作,也培訓當地衞生部醫護的個案識別及管理能力,並開展社區健康教育及疾病預防活動。同時,組織亦提供檢測套裝、分發蚊帳、捐贈殺蟲劑與噴霧器、防護裝備等以控制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