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理想的過程

我的理想「無國界醫生」 我曾經聽過一個成功者至少用十年的時間才會成功。沒想到十多年前,我想成為無國界醫生的海外志願人員,十多年後我才有能力把握一個可以實現理想的機會。雖然我不是一個傑出華人、不是一個優才生,亦不是一個偉人,但是我希望與想參與「無國界醫生」、曾經想參與和未曾想過的人分享我與「無國界醫生」 的小小經驗和感受。

Photo source: TAM Lee Lik

追尋理想的過程尤如鐵柱磨成針的過程,充滿毅力、等待和耐性。耐性尤如配製鑰匙,若是心急,配出的鑰匙就不能打開想開的門。 有理想的人才能實現理想,但是要實現理想不單只想做就能立即做到。首先,要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我與好多人一樣,曾經有過好多想做的事,但是我亦曾經有過沒有理想的時候,覺得不知道向那方向走。幸運地,十多年前我看了一個有關於無國界醫生提供人道醫療的電視節目。 我不記得節目的全部內容,但是我記得一個醫生說:『在香港就算不夠人手,仍有醫護人員。』從此我就想成為無國界醫生的海外志願人士,幫助被遺忘的一群。當時仍是中學生的我開始面對追尋理想的每一個考驗,而之後的每一個考驗都令我成長。 首先,我在中學時沒有選擇成績比較好的文科,而選修理科,為的是想成為醫護界的一分子。我以普通的中五會考成績在原校升讀中七。之後,我在夜校重讀中七,更曾經因重讀而認為自己很失敗,但是這種失敗的感覺、重讀中七的沉重壓力和有機會遇到五湖四海的重讀生都令我有機會學習當遇到新環境或困難時不要驚慌。這經歷令我更珍惜能夠在大學護理系學習的三年時間,並增加我對成為無國界志願人員的勇氣。 加上,在「南亞海嘯」的籌款中,無國界醫生是我唯一見到的慈善機構當接受足夠的捐款時就停止接受公眾「只捐給南亞海嘯」的捐款,但是仍接受公眾捐給其它救援項目,這可見無國界醫生沒有忘記世界上其他被遺忘的人。加上,八成以上的捐款都用在人道醫療方面,這令我認定無國界醫生是我想加入的非政府的國際人道醫療組織。 裝備自己 裝備並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有一位香港護士向我說過:「任何地方都可以學到新事物,問題在於你是否想學」。為了學好英語,我用更多的時間和方法去用心學好英語。另外,為了令自己有很強的適應力、應變力和面對壓力的能力,在大約三年半內,我曾經在三個省居住和搬過五次屋。 我曾經在大學宿舍、醫院宿舍、寄宿家庭和租屋與不同國籍的人居住,而我亦嘗試過自己一個人住。另外,我曾與來自歐洲、非洲和亞洲的醫護人員工作。最終,我能體驗到不同的環境、生活和文化。能夠有機會與不同背景、文化和價值觀的人工作和居住對我日後在無國界醫生的志願工作有很大的幫助。直到現在,我還有很多要去學習的地方,學習是永無休止的。
譚利力,來自香港的註冊護士,於二零一零年遠赴贊比亞,首次參與無國界醫生的救援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