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他們再次笑起來!

不經不覺,身處菲律賓重災區之一的吉萬(Guiuan),已經有差不多兩星期了。這十多天沉醉於工作之中,日子轉眼就過,來到今天終於有時間整理一下在這裡的所見所聞。
 
吉萬市是位處菲律賓東面的薩馬島上的一個沿海城市,位處塔克洛班(Tacloban)的東南面,人囗约五萬人。地理關係,它是颱風海燕最早登陸的地方,是今次風災的重災區之一。雖然早已有心理準備,沒想到親眼看見時感覺還是如此震撼。從直升機上可以清楚看見,整個城市被颱風完全摧毁了。大樹被吹到連根拔起,房屋有一半完全倒塌,餘下的一半的屋頂甚至外牆都被吹走了,整個城市沒有一棟完整的房屋。落機後帶同物資乘車前往基地途中,觸目所見盡是一片頹垣敗瓦,遍街是有待清理的玻璃碎和雜物。這曾經是一個美麗的沿海城市,但十一月八日海燕登陸之後,轉眼間已經變成了廢墟一樣。
 
我們的緊急救援隊伍由初時的5個人發展到現在的40幾人,全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精英,每個人在其自身的領域裡面都有其獨當一面的技能。印象最深刻是到步第一天,我們發現市內唯一的公立醫院被完全摧毁了,除了吉萬市外,包括周邊地區共11萬人頓時失去了醫療服務,除了支援當地還在有限度運作的門診外,盡快提供住院服務以照顧病情嚴重的病人以及待產的孕婦成為了當務之急。晚上跟後勤人員開會,問他要多久才可以建立一間病房,只見披頭散髮的他口中吹著一口煙,低頭尋思了一刻,當煙在空中慢慢被吹散時,他說︰「只要一天!」於是從零開始,搭建帳篷,拉電線,開拓水源,搬運病床、藥物、簡單的醫療設備等等,之後的傍晚我們就開始提供24小時的住院服務,照顧陸續入院的病人。前後不足一天,再一次顯出後勤人員在救援行動中的重要性。作為救援團隊中年纪最輕的一員,小薯仔的我只不過跟他們合作了兩星期,就已經大開眼界,獲益良多。
 
我在這裡的首要任務是支援當地唯一運作的門診部門,形如急症室一樣每天處理數以百計的病人,基於本身工作履歷比較多樣化,我被賦予與的責任包括幫病人量血壓探體温分流,管理病人流程,替病情較嚴重的病人打針吊鹽水給予藥物,也要洗傷口聯針拆線等處理傷者,總之甚麼都要做,將自身擁有的才能發揮極致,好在早已在香港十個煲得兩個蓋的醫療制度下得到充足訓練,同時也咬緊牙關以「我要打10個」的精神堅持到底,總算處理好自己的工作,並沒有丢香港人的面子;是故每天放工雖然很累,但精神仍然感到很富足。
 
過往兩星期接觸了很多傷者和病人,印象最深刻的是Remuel ,他今年16歲,颱風登陸的時候,左腳被倒下的雜物割傷,來到診所的時候已經是一個星期後的事。打開傷口時傳出惡臭,明顯傷口受到嚴重的感染。替他洗傷口時,只見他眼淚不斷地流,我初時以為是因為傷口痛,提議替他再打麻醉藥,卻原來他的父母在風災之中過世,家園盡毁,只剩下他一個人,想到今後的將來不自禁地哭起來。當談到過去一星期的經歷,他卻像失憶一樣毫無印象。事後我們將他轉介給團隊內的心理學家,早幾天見他覆診時已經有容身之處,和最重要可以重拾歡笑了。
 
在這樣的生活很艱苦,每天5點天亮便起床,由天亮工作到晚間,每天都爭分奪秒地工作,從來沒有休息天,有時從門診回來還要幫手搬物資(難道你以為幾十噸送來的物資不用搬的嗎);在門診午餐有時只靠薯片撈罐頭;有可樂飲,不過全是暖的(全市的雪櫃都被雨水滲壞了);天氣變化莫測,這邊廂傾盆大雨弄得全身濕透,過一會懷著敵意的陽光便照來,氣溫經常保持在35度以上(當然沒有冷氣,沒有風扇);所謂的廁所全都沒有天花,當然沒有花灑,每個人只可以拿著一桶水用自己的方法沐浴,遇上下雨(而這很常見),你就有我們稱之為「Double shower」的雙重享受。睡覺是在帳篷裡,好天的時候悶熱難當,下雨的時候會到處漏水。不過每一晚當我躺在地席上時,我總能像把開關關上一樣即時入睡,我想這是疲倦的好處。假如被爸爸知道,他一定會笑這是我自己攞黎的。也曾經想過放棄,但我想真正的災民過的日子一定比我艱苦,很多災民到現在還是無瓦遮頭,一下雨就會全屋濕透;同時我會提醒自己是為了甚麼而來,為此也要堅持下去,這是我的執著。
 
每次見到病人的笑容,我總能從中得到一份能量,和災民相處的兩星期內,我明白到我們救助了很多傷病的同時,更重要能為他們帶來了希望,用行動告訴他們未有被遺棄,這些正是我當初加入無國界醫生的原因。
 
文章首先於The Hong Kong Originals發表。http://www.hkoriginals.hk/%E8%AE%93%E4%BB%96%E5%80%91%E5%86%8D%E6%AC%A1%E7%AC%91%E8%B5%B7%E4%BE%86%EF%BC%81/
 
地點
菲律賓
議題
颱風